超3000人参与!2025年春季水塘河道清淤美化集中动工号角在坦洲吹响

时间: 2025-04-16 06:21:13  来自: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1

  2月19日,在坦洲镇茅湾涌河畔,嘹亮的鸣笛声响起,从市到镇、村,从干部、村民、学生到企业家,中山吹响了2025年春季水塘河道清淤美化集中动工的号角。全市超3000人参与了这场全民动员的集中动工仪式。

  近年来,中山坚持“清淤、截污、纳管”齐头并进,把彻底清淤作为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推动清淤工作扩面提质增效。为把全市多年未清理的水塘河道彻底清洗整理干净,中山在全面盘点实现“应清尽清”的基础上,还在清淤效能和进度上持续加码:2025年汛期前,全市218条河涌实现动工,占全年任务的73%。

  早在2023年,中山市已首发动员令,利用冬春时节组织群众开展水利设施修葺和清淤疏浚,掀起了多年来规模最大水塘、河道清淤行动,完成清淤总量排全省第4。2023年10月至今,全市清淤总量已达622万立方米。

  清淤开展以来,河涌防洪排涝功能和水体自净能力逐步得到恢复,在2024年强降雨次数同比增加48.2%的情况下,全市内涝点同比减少21.8%;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基本消除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河涌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8%。

  去冬今春,中山发布更高质量推进水塘河道清淤行动计划和全市水塘河道轮疏安排,将常态化、分层次推进全市水塘和河道清淤轮动开展,以清淤轮疏长效机制推动生态修复、绿色惠民,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中山生态建设。

  “为何选在茅湾涌河道开这场集中动工仪式?这里的清淤工程不仅关系到河道疏浚、还关系到水污染治理、内涝治理,还关系到旁边的环境的绿美建设,同时为周边低效工业园改造提供环境支持,这是中山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也是‘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欧阳锦全表示,无论是清淤行动还是水污染治理,都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

  “目标已定,任务已明!2025年的攻坚号角,吹响!”欧阳锦全带着清淤干部现场鸣笛,启动集中动工仪式。

  当23个镇街、近3000人投身到一场水塘河道清淤美化集中动工中,一场围绕清淤的全民总动员、大兵团作战已然“打响”!

  “坦洲将开展全面清淤!力争上半年整治7条河涌,清淤量超22万立方米。同时,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打造一批水污染治理综合提升示范样板,为打好中山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作出坦洲贡献。”在集中动工现场,坦洲镇党委书记汤如烈提出了目标。

  “民众街道在去年完成20条河涌清淤的基础上,今年还计划完成17条河涌的清淤工作!清淤量约20万m³,春节后已逐步铺开,确保汛期前全部完成。”民众街道党工委委员陈小勇也在集中动工现场表态,要注重高效清淤、系统清淤、全民清淤,建立一批水塘河道清淤美化“党员先锋队”“企业代表队”“民兵队”“百千万工程队”“治水攻坚队”“青年突击队”,发动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水塘河道清淤行动。

  “河道清淤是我们多年都想办的一件事。因为河道清淤后,雨季可以畅通水流,减少河道堵塞、水浸,水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坦洲镇新前进村村民陈锦彰表示,“政府带头,我们群众自发参与改善提升家园环境,通过村居发动的自愿者信息参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大早,广东中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君圣就来到中山市南朗街道丰阜湖片区的鱼塘边,查看鱼苗的生长情况。

  清澈的池塘里,成群罗非鱼争相抢食,翻起层层水波。“去年亩产普遍多了一半,有些甚至翻倍,大约每亩鱼塘能产出6000—8000尾罗非鱼。”施君圣笑着说。

  喂完鱼后,施君圣信步走到鱼塘边的小径,准备散步回附近的基地。道路两旁栽种了浅粉的木棉树和美人蕉,迎着晨风行走其间,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这得益于鱼塘清淤疏浚,也得益于鱼塘尾水治理的创新。创新,更是近年来中山在清淤疏浚工作之上的“关键词”。

  创新在“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4年,中山掀起了一场赶赴浙江学习经验的热潮,学来了创新技术。中山将浙江先进的“吸式清淤+管道输送”技术,应用到前山河流域茅湾涌试点。采用吸式清淤,不仅让河涌底泥清理更整洁、更精准,还顺利将底泥吹填至邻近地块,打造生态公园、河滨绿道,让清淤变得更高效、更友好,为全市水塘、河道清淤提供示范样板。学习杭州将清淤底泥“变废为宝”的经验,中山更是将河涌疏浚淤泥用于修建生态湿地与河岸绿地,在南朗流域建设183亩生态补水湿地项目,实现“尾水回用、雨水调蓄、污涝同治、水岸绿美”。

  “我们在茅湾涌治理过程中,首次探索、应用清淤新工艺,这是在全市的一项新突破。”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表示,首先采用绞吸式清淤,超长管道输送,这种工艺清淤效果彻底、环保,效果明显,在全市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我们计划今年面向全市推广绞吸式清淤船等新清淤方式。全市大约有10%至20%的河涌,可以都推广。这不仅能保证清淤过程的环保,还能让资源化利用效果更好。”林祯兆表示。

  创新在“省”,面对日益精简的财政资金,怎么能“多快好省”地办好清淤大事?中山创新机制,鼓励镇街因地制宜,采用更精准、更节省的处理模式,推动底泥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发动村民参与清淤,探索出“清淤净水、淤泥肥草、用草养鱼”的“新桑基鱼塘”种养方式。整治后,土质肥沃的基面种植桑树近1.5万棵,而清淤费用下降近八成,节省了约5亿元的资金投入。

  不仅如此,中山还创新将治污纳入清淤工作范畴,全面将治污清淤纳管,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2025年,全市河涌水质指数较前年同期下降15.1%。前不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还在中山召开了学习推广中山市鱼塘尾水治理经验做法,推动渔业绿色生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场会,当地考验查证学习中山市鱼塘尾水治理经验成效。

  这意味着,中山的清淤机制不仅探索出来了,更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踏上新征程,中山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到基层一线里、走到具体实践上、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为此,面向2025年,中山也提出了新目标:在全面普查摸排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全市河涌常态清淤,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启动清淤工作扩面提质增效,实现“应清尽清”。

  在全面摸排全市河涌底数的基础上,中山市底泥处置专班在今年1月印发了《关于推行清淤轮疏长效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据《意见》,中山计划每五年对全市内河涌轮疏一遍。利用 2024—2026年三年时间开展首次轮疏,集中对 2020年以来未开展清淤的内河涌进行清淤。自2027年起,全市进入常态轮疏阶段,持续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推动全市河涌从不黑不臭向水清岸绿提升,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中山市底泥处置专班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要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关键要系统推进清淤,注重生态修复与轮疏管护相结合。中山坚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考虑底泥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进行清淤,提高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清淤更注重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中山市底泥处置专班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要根据水系特点、淤积条件实际,因地制宜针对河湖功能、 施工条件、地质条件、运输条件等,科学合理选用清淤方式,确保清淤的进度、经济、安全。

  建立清淤长效机制,中山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建立在摸排调研、规划编制、资金筹措、责任担当之上。

  各镇街开展清淤疏浚有分层次、有节奏的计划——《中山市河涌清淤轮疏计划(2024-2026)》;各责任主体开展清淤有可对标学习的榜样——学习浙江淤泥清理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采用吸式清理、铲斗式清理、引水冲刷、底泥明敷、管道输送等方式,最好能够降低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各地开展清淤更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镇街秉承“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多渠道筹集清淤资金,并且在协同辖区内污涝同治、水利项目建设等工作的预算内,安排河道清淤整治资金。

  从摸排调研、规划编制、资金筹措,再到“谁受益、谁负担”的责任与担当,从持续三年的清淤行动到常态化的清淤长效机制,这都是中山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缩影,更是中山以高质量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保护,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和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的决心。

爱游戏手机下载一站式采购平台专业从事 爱游官网下载手机版矿用混凝土输送泵--系列 爱游戏手机版登陆官网 <细石混凝土输送泵--系列 生产、制造的厂家,是理想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厂家直销,质量可靠!热忱欢迎八方来客来爱游戏手机下载洽谈合作!全线产品,品种齐全,种类丰富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和支持服务体系。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爱游戏手机下载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