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常州市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 2024-08-26 12:33:57 来自: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1
为了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和应用,节约世界资源和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江苏省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要求,我们制订了《常州市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发展散装水泥是坚持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国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依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产业体系调整力度,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全市散装水泥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本地区真实的情况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市散装水泥完成了从数百万吨到二千万吨的历史进程,开创了全国散装水泥发展史上的先河。从2005年的838.5万吨到2010年的2605万吨,增长2.1倍,平均年增幅达25.45%;散装率从2005年的50.75%上升到2010年的96.4%,年均提升9.1个百分点,实现了发展散装水泥历史性跨跃,散装水泥量和率均列全国首位。
截止2008年底全市机立窑已经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形成了金坛、溧阳以新型干法回转窑为全市的水泥和熟料生产基地,进一步确立了长三角经济区域重要的水泥制造基地的位置,在“盘固”之后,又出现了“金峰”、“扬子”等知名品牌。整个“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围绕适度总量控制进行产业体系调整。2005年水泥产量为1748.35万吨,到2010年为2702万吨,五年累计增幅为54.6%,改变了依靠低水平产能扩张的发展方式,新型干法水泥达100%,行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行业集中度由2005年的60%提高到2010年的93.37%,大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地增强,“金峰”水泥成为目前全国单体产能的冠军,企业效益成倍增加。
2007年全市(包括辖市)通过省级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验收,标志着全市基本实现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目标,全市预拌混凝土总量由2005年的520万立方发展到2010年的1605万立方,累计增长2.1倍,平均年增长25.3%,全市预拌混凝土不断地向农村公路、桥梁等延伸。市区于2007年被国家商务部等四部两局列为全国第一批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砂浆的城市之一,实现了当年出台文件、当年设计、建设、当年出产品进工地的良好开端。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自我探索成功的“政府推动,企业跟进,市场化运作”方式,被商务部主管领导确定为“常州模式”而被全国其他城市竞相效仿。2008年随着溧阳市通过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市)验收,标志着全市创建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市)工作已全面完成(实现)。
“十一五”期间,围绕发展散装水泥这个中心,按照市场化方式吸引大批民间资本投资散装水泥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增加设施设备,发散能力迅速提高,预拌砂浆企业迅速成长。五年累计投入资金65.09亿元,其中用于水泥企业的为52.23亿元;用于混凝土搅拌的为3亿元;用于预拌砂浆企业的为1亿元;用于物流设施设备的为8.86亿元;为社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1800个。金峰、盘固、巨凝、扬子等企业连续几年被评为常州市三星、四星、五星级企业,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新增散装水泥及预拌砂浆运输223辆,计4900吨位,至“十一五”末累计拥有370辆,计15000吨位;
新增散装水泥运输船120艘,计10600吨位,至“十一五”末累计拥有376艘,计112000吨位;
840万立方,至“十一五”末累计拥有40家,年产能2200万立方。新增混凝土搅拌车
3536立方,至“十一五”末累计拥有937辆,计7496立方;新增混凝土输送泵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供应散装水泥9167.86万吨,预拌混凝土6654
30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国家节约包装纸54.92万吨,折合优质木材300.9万立方米,节约煤炭203.53万吨,电力660亿千瓦时,水资源1.1万吨,减少水泥损耗412.5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451.06万吨,减少CO2排放17327.26吨,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2000万吨以上,创造综合效益45.75亿元。(二)存在的主体问题和不足
、散装水泥及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延伸产品,在其生产和贮存、运输、使用环节科技含量不高,产品仍停留在最基本的水平上,特别是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几十年一贯制,整个行业几乎是在同一品种上进行竞争,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满足多种建设工程要求的高性能产品较少,导致行业内过度竞争,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工作中,尽管在行业准入、有关部门联动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位置,但是在大面积使用上尚未形成合力,城区现场搅拌砂浆现象未得到一定效果制止。
3、全市各级散办人员素质急待提高。随国家散装办提出三位一体发展散装水泥的要求,各级散办工作必须从过去的纯管理型向专业方面技术管理型转变,各级散办人员的专业相关知识和管理能力急需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基本国策,紧紧围绕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转变这个中心,逐步优化产业体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全市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二个重点、做到三个加强、确保四个提高。
一个中心:围绕结构调整这个中心,实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科学发展。
二个重点:突出城区基本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全力发展农村散装水泥两个重点。
三个加强:加强“依法兴散”力度,全面实现使用环节的散装化;加强“科技兴散”力度,全方面提升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研发能力;加强品牌战略实施力度,打造全国一流的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知名企业。
四个提高:提高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建材行业、建筑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高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科学技术水平,使之能够消解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低碳经济作出积极贡献;提高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在同行业的全国排位、壮大企业实力,获取更大的社会和企业效益;提高全市散办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行政作为的能力,保持散办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
在调控总量的基础上,全市散装水泥总量“十二五”末控制在2500万吨左右。
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的方式,将“金峰”水泥打造成全国水泥行业第一方阵的企业。大力拓展农村散装水泥销售市场,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使用方式,让广大农民分享大工业化成果。努力提高全市两级城区散装水泥使用率。因势利导地促进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协调健康发展,逐步扩大预拌混凝土应用领域;全力发展预拌砂浆,不断的提高预拌砂浆制造、应用的科技含量,摒弃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推动全市建筑业的科学技术进步,接近发达国家领先水平,实现“包装水泥不进城区,散装水泥不进工地”的目标。三、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的主题是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科学。整个“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增长仍将保持
党和国家围绕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给予有力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为我们实现规划提供了政策保证。全球气候的恶化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高度关注,围绕低碳经济、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为我市建材行业提高科技含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根据国家的中、远期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将继续保持高投入、高增长的态势,为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1倍,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由于2010年水利投资约20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必将有力拉动水泥等基础材料市场需求。《江苏散装水泥促进条例》的出台将为我们依法行政,依法兴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全市散装水泥量、散装率已处于全国城市第一位,逐步提升的空间较小,要继续保持领头羊,面临新的挑战。水泥生产需消耗大量矿产资源,按照目前我市水泥产能测算,年耗用石灰石矿产约
3000万吨,而全市仅金坛市和溧阳市区域内具备存量较少的可开采石灰石资源。金坛市最大规模的水泥企业石灰石资源采自风景秀丽的茅山山麓,对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带来负面影响。溧阳市的石灰石矿藏位于其东、西部两端,上黄镇水泥生产采矿对古文物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城西部的可开采矿产资源也日益减少,围绕天目湖景区扩大生态旅游需更大范围保护自然资源,对于大规模水泥生产已构成严重制约。
全市各级散办的性质仍然维持在具有行政职能的自收自支全民事业单位,不符合国家和省条例规定的要求,也不利于散装事业的发展。应尽快理顺关系,将散装水泥管理机构所需经费应按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充分调动各级散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散装水泥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经过前段时期发展,我市已有数家企业处于全国水泥行业第一方阵。“十二五”期间,首先做好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区域布点规划,严控全市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生产总量。通过本市内资源整合,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或全国范围进行资产重组、兼并,推进人才和技术输出,实施联营等方式将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精心培育企业文化,形成国内知名品牌。到“十二五”末,将金峰、盘固水泥培养成全国知名的水泥制造企业,力促一家进入全国前10位水泥制造企业;将巨凝、伟业培育成全国一流的预拌混凝土知名品牌企业;将江苏顺阳培育成全国预拌砂浆低碳经济的一流知名品牌。打造行业巨舰的同时,全力发展现代物流,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倡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项目合作或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化学添加剂和预拌砂浆研发中心,提高行业科技含量,为全市建设工程提供更优质服务。水泥制造业重点围绕节约石灰石和煤炭资源方面开展研究,充分的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建筑垃圾部分替代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预拌混凝土行业重点围绕提升外加剂性能,提高工业废弃物、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开发出更多的能满足多种需要的混凝土产品,提升产品档次,特别要注重环保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其一,统一规划。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要贯彻和坚持以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推动需求结构、产业体系、区域结构的平衡和调整,促进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树立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均衡原则,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放在第一位,做到与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与城乡主体区域发展相统一。其二,合理地布局。新建(改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线,应与各市(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的需求相匹配,整合现有资源,提倡充分的利用现有水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引导合理竞争。
其三,方便需求。新建预拌砂浆生产线选址应考虑水泥、砂等原材料和工程使用的合理运输距离,为建设工程提供便捷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服务。
其四,节约世界资源。积极研发低成本预拌砂浆配方,在符合技术规定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工业废渣、人工机制砂,减少对天然砂采掘,合理使用资源。
根据商务部工作要求,尽快落实全市各级散办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这项工作,解决专项资金用于发放人员工资问题和散办队伍建设的后顾之忧。围绕散办“三位一体”的中心工作,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全方面提高散办队伍人员素质,提高协调发展散装水泥、城市“禁现”、农村发散工作驾驭能力。熟悉和了解相关业务知识,实现纯管理型向技术管理型的转变,提高管理质量和效能。
建筑施工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跟着社会经济发展、广大民众富裕水平提升,能够为建筑施工行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局面已经难以为济。预拌砂浆的应用,尤其是预拌砂浆所提供的机械化施工手段,能够极大地减少使用劳动力。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广预拌砂浆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文明水平,争取在“十二五”末预拌砂浆的普及率达预拌混凝土“十一五”中期水平。
按全省开展散装水泥示范乡(镇)创建活动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农村发散方式,推动农村散装水泥发展。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把创建示范乡(镇)工作列入年度散装水泥工作目标考核;乡镇人民政府应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明确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具体工作部门,建立乡镇联络员制度和创建工作制度,建立完整基础台账,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