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百姓家|北京东城区朱茂锦一家:“我们肯定保护好小院守住北京的根”

时间: 2025-03-11 21:41:11 |   作者: 细石混凝土输送泵--系列

产品介绍

  今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春节前夕,习一次次顶风冒雪、跋山涉水,来到老百姓的家里,唠家常、问冷暖、送祝福。让我们循着的新春足迹,感悟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情关怀。

  2019年2月1日上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专程走进北京市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并走进朱茂锦家,与一家人边包饺子边聊家常。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的草厂地区,从西至东整齐排列着10条胡同,这是北京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胡同群,也是北京保存得最好的老胡同片区之一。

  草厂胡同因旧时为积草之地而得名,如今是北京25片文物保护区域之一。清朝时期,百余家会馆在这里形成了特有的商贾文化。如今,亦有近千个院落坐落其中,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乡愁。

  2019年2月1日上午,习在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同朱茂锦一家人包饺子、聊家常。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9年2月1日上午,习来到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听取区域规划建设、旧城保护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其间,习先后走进两个四合院,同那里的居民一起贴“福”字、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

  在草厂四条胡同40号院的朱茂锦大爷家,保护完整、简致大气的小院勾起了习儿时的回忆。习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让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近年来,随着北京老城区修缮改造一直在升级,城市留住了记忆,老城区焕发出新生机。草厂四条胡同也由最初的杂乱无章,变为北京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胡同生活逐步与现代生活接轨,老百姓也真正感受到“胡同是个宝”,并把保护老城区、美化家园视作自己的重要职责。

  2021年11月23日下午,记者由西兴隆街拐进草厂四条胡同。街上的熙熙攘攘瞬间被挡在了外面,暖阳斜照在风貌古朴的青砖灰瓦上,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

  走进胡同,令人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感触。胡同虽窄,但内容丰富:一扇扇布满岁月痕迹的朱红大门上,篆刻着寓意丰富的门联,抒发着主人家的美好愿望;公告栏里张贴的“胡同里的党史小课堂”,让居民们时刻牢记“中国精神”;一些院落被冠以“全民健身院”等不同主题的空间,丰富着居民生活;“做好垃圾分类共创文明新风”等环保展板,为胡同居民随时提供打造美丽家园的贴心指导。

  朱茂锦家靠近胡同南端。推开40号院的窄门进来,院内整洁干净,四向的门窗玻璃上都贴着“福”字,院里一棵老香椿树虽掉光了叶子,但树枝苍劲有力地指向天空。

  “2019年2月1日,这一天对我们一家来说格外喜庆,因为到我们家来了。”一边说着,朱茂锦和老伴儿何立华一边将记者引进堂屋。

  堂屋里的摆设还跟当年一样,原封不动:沙发上方的墙中间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各挂一串红色的鞭炮挂饰,映衬得整个屋子都十分喜庆。

  2019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正喜迎春节。 “来的那天,老伴儿已经把面和好、把馅儿拌好,正在包饺子,突然外面喊‘来了来了’,我们由西屋奔到门口,就看到进来了。 ”74岁的朱茂锦身材瘦高、精神矍铄,回忆起习来访时的情景,他记忆清晰、思路活跃,话语十分幽默。

  “进来后,跟我们抱拳拜年,我们也赶紧给拜年。”朱茂锦回忆道,将习引至西屋后,跟任何一个人都握了手。

  “当要跟我老伴儿握手的时候,因为她正包饺子,手上全是面粉……”朱茂锦说到这儿,何立华接过了话茬儿:“我说不好意思,我满手面,说‘没关系’,就这样握上了手。”

  和习一一握手时,朱茂锦依次介绍了自己的家人。当天,家里除了朱茂锦和老伴儿,还有女儿、女婿和两个孩子、外甥一家三口、侄女一家三口,总共12口人。“我还跟开了个玩笑,说每个人我都得介绍,我不介绍谁,谁都跟我没完。”朱茂锦笑着说。

  “看到我们一家正在包饺子,问包的是什么馅儿,我说是茴香馅儿的。说‘我家里也爱包茴香馅儿的’。”当时,何立华递上自己擀好的饺子皮,邀请习一起包饺子。“连包了4个饺子,还说多年都因工作关系没包过饺子了,并对我们说:‘你们看,越包越好。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越过越好!’”习的一举一动,都让朱茂锦一家觉得“既风趣又随和”。

  “当时,我还趴到耳朵边说‘多包几个’,引得在场一片笑声。”朱茂锦说完又解释,自己之所以在习跟前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是因为“每年春节到老百姓家看望,慢慢的变成了惯例”。

  包完饺子、参观过西屋,习又来到位于院南的厨房。“我侄女婿正在厨房里炸饹馇,看到过来,他递过笊篱,邀请也试试。接过笊篱就捞了一锅,又炸了一锅。”

  随后,朱茂锦又请习回到堂屋落座。“问我,平常春节都怎么过。我说每年初一,我们在北京的亲属全都过来,十几口人聚在一起很热闹。初二,必定带着礼物看我的哥哥姐姐去。我还告诉,女儿女婿都在中国版本图书馆上班,如今有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

  “合完影后,就准备走了。我听到他当时挺感慨地说,‘其实我特别愿意跟咱们老百姓聊聊天儿、唠唠嗑儿’。”习的这句话,让朱茂锦心中流过一股暖流。

  40号院是草厂四条胡同台阶最高的一进院子。彼时,门口是三级高的踏步,没安装栏杆。“走出院门时回头跟我说,‘你这个台阶高,不安全’。我说已经有计划了,过了春节就安栏杆。关注的这个细节,传递出他深深的为民情怀。”朱茂锦动情地说。

  在朱茂锦的记忆中,家里烧饭、取暖最早靠的是烧煤块,之后是烧煤球、蜂窝煤,“一添煤,屋里全是烟,又脏又危险”。

  直到2008年,草厂胡同实行“煤改气”,家家户户用上了壁挂炉,烧上了天然气,屋里屋外干净多了。

  草厂胡同普遍狭窄曲折,平均宽度只有1.5米到4.5米,房子也都是木质结构,若发生火情,消防设施不够、消防车进不来,很容易“火烧连营”。

  为进一步提升胡同景观、保障居民安全,2017年,东城区政府启动新一轮整治工作,实行雨污分流、架空线入地、外立面粉刷、地面铺装、增设绿化、厕所升级等多项改造。同时,在草厂胡同打造北京首个电能替代示范区,实行“气改电”,将天然气供暖全部改为电采暖,并全面推广全电厨房建设。

  对于胡同里这一番“大动作”,前门街道党群办公室副主任姚力也记忆犹新。她和记者说,以前胡同里到处是电线杆,密如蛛网的电线在头顶交织缠绕,既不安全也不美观。2017年,草厂地区进行老城修缮整治,要求所有架空线入地,而要把电线入地时,又发现与地下燃气管道安全距离不够,极具隐患。为此,区委、区政府出于安全和老城保护的需要,下决心废弃燃气管道,让架空线安全入地,让“气改电”走进家家户户。

  说到“气改电”的好处,朱茂锦很快列举了三点:安全、卫生、环保。最令他感到惊喜的是,“气改电”后收费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平时,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执行的是低谷电价。冬天采暖季时,晚上8点到早上8点是低谷电价。现在用的电暖气片还可以储能,夜里烧、白天用,非常节能。”

  “看到家里灶具、电暖器都改了,还问起我们承担的费用。我就如实说,由于政府补贴了不少,积极参加还有奖励,算下来自己基本不花钱。”

  令朱茂锦一家欣喜的变化,除了屋内,还有院外。“最初胡同里都是土地,一下雨泥泞不堪。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改成沥青路面。2008年,政府给换成了透水砖,档次提升了不少。”

  除了自家院子,胡同里的老邻居们也都享受到老城修缮的福利。原来老房子的墙都是用碎砖土砌成的,现在,在保留结构的基础上都换上了真材实料。

  为保证老城改造工作符合居民利益,社区还专门请来了专业规划师。草厂社区党委副书记戚业欣和记者说,改造由胡同延伸至院落后,通过“微整治”的方式,按一院一策、分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既还原了胡同旧貌,又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最值得一说的,还有胡同里的厕所革命。“以前要想找厕所很容易,闻着味儿就过去了。现在,厕所内不仅安装了新风系统、空调和供暖系统,还有专人打扫,一点儿味道也没有,彻底改变了居民如厕的‘老大难’问题,大伙儿都给点赞。”朱茂锦竖起大拇指说。

  在还原历史风貌的同时,现代生活元素被巧妙地掩藏在其中。穿巷而过,记者看出,空调外机从高高的墙面挪到地面,外头加盖统一设计的灰色罩子助其“隐形”;路灯的灯柱也是特殊设计的,外观简洁大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每隔一段距离还放置了专门设计的伪装成花盆的宠物便便箱,方便居民随时清理宠物粪便。

  利用四处疏解腾退的空间,草厂社区还配置了不少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如主食厨房、微风市集、杂货铺、四联美发店等便民生活服务设施,物业也能24小时随叫随到,真正的完成了“一刻钟便利生活服务圈”全覆盖。

  如今在胡同里,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也慢慢变得多。“来之前,我们家就进行垃圾分类了,而且特别积极,分得特细。”朱茂锦说,“其实当时胡同里的垃圾还是混到一块儿,但是我跟家人说,甭管怎么收,咱该分还得分,养成一个好习惯。”

  “还问起我们上学都是哪届的。得知我是68届高中的,我老伴儿是67届初中的,对我老伴儿说,‘那你比我高一届,我是68届初中的’。得知我曾被分到怀柔砖花厂当装窑工,还说,那很辛苦啊。”

  来自同龄人的关心,令朱茂锦一时思绪万千:“我跟说,虽然辛苦,但是生活还不错,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好得以前都不敢想。我还跟说,小时候说实现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时觉得是梦想,可现在早就实现了。也表示认同。”

  “最后问我,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我还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要求了。”对于朱茂锦和邻居们来说,理想的胡同生活早已照进了现实。

  北京历来以胡同众多而著称。胡同深处,有炊烟、有童趣、有邻里情谊,更有无数温暖幸福的家庭。

  然而,由于四合院、胡同的建筑历史太悠久,随时代快速的提升,这里的生活条件与现代人所追求的舒适生活渐行渐远。老城的保护对这里的居住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走进小院,到处体现着古人的生活美学:门窗上的几何纹窗棂,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窗棂艺术;屋檐上鳞次整齐的瓦片,诉说着岁月静好;屋檐下如意形状的木质红漆挂檐板,为老建筑的颜值锦上添花。

  “我就出生在这个小院里,已经住了75年了。”朱茂锦说。被习称赞小院保护得不错,他深感自豪。

  就比如院里的那棵老香椿树,树龄已有53年。习来时,朱茂锦一家祖孙三代就选在树下与习合影留念。这棵如今已一人合抱粗的大树,在默默守护小院的同时,也让老两口儿忙碌不少。

  “香椿是雌雄异株,这棵是雌株,春天开花特别多,一刮风下雨地上就积一片。”何立华比画着说,“花只比小米粒大点儿,特别多,难扫极了,一天就得扫一垃圾桶。到了秋冬,它又开始掉叶子,房顶、地上到处都是。”

  过去,为保护房子,朱茂锦每年都要上两次房顶,一次扫花、一次扫叶。现在年纪大了,只得雇人打扫。

  如此拼命为哪般?朱茂锦解释道:“如果不扫,房顶积土、积水就容易长草。小小的草根儿钻进砖瓦里,对房子的破坏力极大。”他进而说:“你看我们这胡同里,很多院子屋顶上都长草。我们家不长,就是因为年年扫。”

  虽然护院费心,但孩子们都很喜欢小院。“夏天就在院子里骑车、玩水、玩沙子,都玩儿得不亦乐乎。”朱茂锦笑着说。

  正聊着老房保护,院里突然落下一对叫不出名字的鸟儿。两只小生灵蹦跳着打量下院落,就熟稔地跳到院子西北角搁置的食盘前。

  “这是珠颈斑鸠。”看到一对老朋友,朱茂锦并不意外,“我老伴儿爱动物,老给它们预备吃的。”

  对老两口儿来说,除了常见的喜鹊、乌鸦,啄木鸟和斑鸠也是小院常客。朱茂锦介绍道:“有的鸟叫声非常好听,只是看不见影子。”

  “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忙活,猛地发现天上‘啪’的一声掉下一个核桃,接着飞下来两只喜鹊。确定安全后,它们就飞到摔碎的核桃前吃起了核桃仁。”那天,朱茂锦将拍下的视频发到了朋友圈,收获了不少赞叹,大家都评论说北京现在的生态环境真好。

  所以,当习称赞朱茂锦一家保护小院很不容易时,老两口儿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2019年,草厂四条胡同入选“北京十大最美街巷”。每当有游客循着习的足迹来到自己家时,朱茂锦老两口儿都热情地讲述习和小院的故事,讲述胡同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讲述从老胡同到新社区的蜕变故事。

  “在北芦草园向群众讲话时,几次提到保留胡同特色,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关心老城改造,要求保留胡同特色的嘱托,我始终铭记在心。”朱茂锦说,“作为一名老北京人,作为有幸接待过的胡同居民,我一定保护好小院、守住北京的根。”

爱游戏手机下载一站式采购平台专业从事 爱游官网下载手机版矿用混凝土输送泵--系列 爱游戏手机版登陆官网 <细石混凝土输送泵--系列 生产、制造的厂家,是理想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厂家直销,质量可靠!热忱欢迎八方来客来爱游戏手机下载洽谈合作!全线产品,品种齐全,种类丰富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和支持服务体系。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爱游戏手机下载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